贵州中医药大学中药民族药资源研究院(简称研究院)成立于2008年。设有中药民族药材道地性研究室、中药材现代种植技术研究室、中药民族药标准化研究室。主要研究方向包括贵州大宗特色道地药材开展种质资源保存与筛选、品种选育和创制、生态种植技术研究及机制解析、道地药材采收加工与资源高效利用。
研究院现有教师23人,拥有博士学位19人。教授3人、副教授3人、高级实验师1人、讲师14人、实验师2人。有博士生导师1人、硕士生导师13人;相继获贵州省青年科技奖、全国“三八”红旗手,入选贵州省管专家、贵州省“百”层次、“千”层次创新型人才。
研究院于2013年与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资源中心联合共建“贵州民族药分子生药学实验室”,同年获教育厅“贵州分子生药学特色重点实验室”,2014年获教育厅“中药民族药质量控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工作站,2015年获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省级中药原料质量检测技术服务中心”平台,2017年进入农业农村部的国家中药材产业技术体系,建立贵阳综合试验站,为省内中药材种植产业提供技术服务和示范;2024年获批“贵州省道地药材种质创新与资源高效利用全省重点实验室”。
近年来,研究院紧紧围绕研究方向努力进取,先后承担国家重点研发项目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及省部级项目50余项,在中药资源和中药材生产关键技术攻关上有所突破,科技成果相继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贵州省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三等奖2项,贵州省发明专利优秀奖1项,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中国民族医药学会、中华中医药学会等奖项18项。研究院制定发布行业标准及行业团体标准22项,授权发明专利15项,选育中药材新品种4个,出版著作40部,发表SCI及中文核心论文220篇。在教学方面,开设课程14门,出版教材3部,获贵州省研究生教学成果特等奖、一等奖各1项。在中药材主产区建立研究生科技小院5个,指导学生大创项目立项32项,参加竞赛获奖11项。在社会服务方面,帮扶企业合作社20余家、指导农户1000余人次、技术培训1500余人次,示范推广生态种植技术2项、新品种2个,示范面积8000余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