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4月21日,我院中药民族药材道地性研究室何华和舒国平博士,带领研究生刘天亮,前往都匀市匀东镇太子参种植基地收集太子参种质。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4月下旬,田间里的太子参绿油油的一片生机盎然。由于太子参的蒴果成熟时期不一致,成熟即开裂,种子随即脱落,这...
贵阳综合试验站是国家中药材产业技术体系设置于贵州的综合试验站,依托建设单位为贵州中医药大学中药民族药资源研究院,我院周涛院长为该站站长。2022年4月10日晚,在国家中药材产业技术体系的统一部署下,由贵阳综合试验站牵头的太子参单品种攻关“十四五”工作启动会于线上成功召开...
2022年3月30日,贵州中医药大学中药资源研究院周涛课题组和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资源中心黄璐琦院士/郭兰萍研究员课题组在Frontiers in Microbiology杂志发表了题为“Pathogen-Mediated Assembly of Plant-Beneficial Bacteria to AlleviateFusariumWilt inPseudostellaria heterophyll...
近日,中华中医药学会批准并发布了《中药材生态种植技术规范》,全国共有55项标准获发布。其中,我院中药资源学科团队牵头制定的《太子参-玉米套作生态种植技术规范》、《黄柏-芍药间作生态种植技术规范》、《天麻-冬荪轮作生态种植技术规范》、《半夏-前胡轮作生态种植技术规范》、...
8月18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公布了2021年度项目评审结果。我院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项,包括青年基金1项,地区基金4项,立项经费达161万,再次刷新去年获批4项的历史最好成绩。据统计,2021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的获批率为16.5%,我院今年的项目获批率达41.7%,超过全国...
太子参是贵州种植的重要中药材品种,在贵州经济发展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据统计,目前全省太子参种植面积达30多万亩,占全国种植面积的85%以上。实际种植生产中,太子参叶部黑斑病病害的发生率高达50%以上,严重影响太子参的产量和质量,制约太子参产业的健康发展。然而,太子参黑...
赤霉素(GA3)是一种促进植物顶端分生组织活性和向地性生长的重要激素。赤霉素可以增强植物对旱、涝或疾病的抵抗力。前期研究表明,赤霉素对太子参的块茎发育会产生抑制作用,从而对其产量造成不利的影响。然而,对于赤霉素调控太子参块根发育的生物学机制尚不明确。近日,我院青年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