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研究

科研动态

当前位置: 首页 -> 科学研究 -> 科研动态 -> 正文

贵州栽培杜仲表型性状与SCoT分子标记的遗传多样性分析

发布者: 发布时间:2014-09-22 浏览次数:


杜仲EucommiaulmoidesOliv.是我国特有的贵重中药材和工业提胶原料树种,树皮具有补肝肾、强筋骨、安胎的功效,是中医传统的滋补类中药。贵州是杜仲药材的道地和主要产区,也是杜仲的自然分布与人工种植区域。近几十年来由于市场需求变化,野生杜仲难觅踪迹,栽培杜仲也经历了种了砍、砍了种的历史,致使杜仲种质资源不仅严重流失,而且栽培种源混杂,质量参差不齐。近年来,随着贵州杜仲产业可持续发展规划的实施,贵州杜仲种质资源的保护和合理利用成为产业路线中的基础,但目前对于杜仲的研究大多集中在化学成分、药理药效、栽培育种等方面,在遗传多样性方面虽有研究报道,如运用RAPD和ISSR分子标记探讨杜仲的遗传多样性水平,但这些标记方法是针对基因组随机片段的多态性开发的,在实验重复方面尚存在一定的局限性,而目标起始密码子多态性分子标记(startcondontargetedpolymorphism,SCoT)是依据植物基因中的ATG翻译起始位点侧翼区域的保守性来开发的,能有效地产生与性状联系的标记,是一种能跟踪性状的新型分子标记。本研究以贵州4个栽培种群40份杜仲样本为研究对象,分析表型性状和SCoT标记位点的多态性,结合表型性状和分子标记技术综合探讨贵州栽培杜仲的遗传多样性及亲缘关系,了解种群间的遗传分化和基因流,为贵州栽培杜仲种质资源鉴定、栽培应用等提供理论基础。


肖承鸿,周涛*,江维克,邓冬梅,赵丹,熊厚溪

贵阳中医学院,贵州贵阳550002


摘要:目的:研究贵州栽培杜仲的表型特征及遗传多样性。方法:综合运用表型差异分析与SCoT分子标记方法对贵州栽培的40份杜仲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贵州栽培杜仲表型多样性指数最高的是新生小枝上芽数,为2.0638,最低的是新生小枝上叶片数,为1.7084;基于各样本间的表型差异,40份杜仲样本可聚为4类。10条SCoT引物扩增出76条带,其中多态性条带50条,多态位点百分率为65.79%;Nei’s遗传多样性指数(H)平均值0.1937,Shannon’s多态性指数(I)平均值为0.2832,种群间遗传分化系数(Gst)为0.1733,种群间基因流(Nm)为2.3848;基于遗传一致度,4个种群可聚为2类。结论:贵州栽培杜仲不同种群的遗传多样性差异较小;种群间存在一定的遗传分化,但遗传分化主要存在于种群内;种群间基因交流频繁,有利于该物种的扩展;种群间表型差异聚类和SCoT聚类结果相似,均与地理位置有一定的相关性,为种质资源的鉴定打下良好基础。


文章下载:附件




通讯地址:贵州省贵安新区花溪大学城栋青南路科研楼
联系电话:418房间接CMA业务,88121696;421行政办公室电话,88121697
邮编:550025
版权所有©贵州中医药大学中药民族药资源研究院